苹果设计翻车?iOS26被批丑!
最近,苹果在WWDC25上发布的iOS 26“液态玻璃”设计,可以说是自2013年iOS 7开启扁平化设计以来,苹果在视觉设计上最重大的一次变。
这一设计试图融合visionOS的空间美学与移动端交互逻辑,却在用户端引发两极评价。
#01
苹果设计翻车?iOS26被批丑!
首先,苹果将所有操作系统版本统一以年份命名,例如iOS 26、macOS 26等。
苹果整个系统都采用了玻璃质感的界面,按钮、导航栏、小组件这些UI元素都有光线折射效果,而且会根据用户的操作手势出现动态的高光变化。比如滑动时导航栏会自动缩放,标签栏还会悬浮在内容上方,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视觉干扰。
展开全文
其实这种设计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,仔细一想,原来我之前就已经体验过了。
接着看,苹果的锁屏设计。锁屏的时间字体会根据壁纸智能调整大小,而且部分平面壁纸还能生成一种“伪3D”立体效果,就像手机转动时元素会跟着位移一样。这种设计有点像是把visionOS的空间渲染技术用到了iOS上。
另外,相机界面仅保留拍照/录像按钮,参数设置需滑动调出,回归“专注拍摄”逻辑。
壁纸也能实现空间场景效果了,能让原本二维的壁纸呈现出三维的视觉感受,非常炫酷。
总的来说,这套设计努力在拟物质感与现代扁平化之间找到平衡:界面更加通透灵动,同时又延续了苹果一贯的简约美学。
#02
苹果新设计的争议
尽管新设计带来了许多创新,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。例如,半透明菜单在复杂背景下的可读性问题、动态光泽效果被认为过于“浮夸”,以及新风格被认为与用户习惯的扁平化设计相悖。
液态玻璃的光影折射接近早期iOS的拟物风格,但2013年后用户已习惯扁平化设计,新风格被调侃为“复古倒退”,小组件的玻璃质感被指“像贴了水晶手机壳”,与主流极简趋势相悖。
苹果试图用液态折射重塑空间交互,却踩中扁平化时代的审美地雷——当 2025 年的光影特效撞上 2013 年奠定的极简基因,你看好吗?
评论